權力與進步

權力與進步

摘自 第九章:人工智慧來襲 人類所執行的生產任務通常混合例行與更複雜的活動,涉及到社交溝通、問題解決、靈活性與創造力,在這些活動中,人類需要運用自己的隱性知識與專業知識,專業知識常常需要搭配當時的情境,因此一旦將所有任務自動化就很難將隨機應變轉移到AI演算法裡。 人類智能之所以強大,是因為能夠配合情境與社會狀況而調整。 想要成功解決問題、適應環境,很多時候得從社群取得必要的資訊,這就需要透過各種隱性或顯性的交流(像是模仿他人的行為),這也是心智理論所強調的基礎,為何人類能夠推論他人的心理狀態,理解他人的意圖與知識。 人類的推理會受到社會互動的影響,如果缺乏社會層面的思考,就像處在實驗室的環境中,勢必會做出錯誤的決定。 人類能夠藉由對他人的同理心,從中感受到他人的目標和企圖,因而學習到更多技能。 正是因為智能具有情境與社會面向,因此一個人的認知分析能力很高超,也不代表他就能在各種領域獲得成功,還必須具備優秀的社交與其他能力。 對於大多數工作者而言,如果具備情境與社交智能,不但能夠更具彈性地適應環境,還能順利與顧客與其他員工溝通,提高服務品質,減少錯誤率。
2 min read
The Book of Beautiful Questions 筆記

The Book of Beautiful Questions 筆記

那些常見的錯的問題(雖然真相就是如此) 1. 我有創造力嗎? 因為如果是人,就有創造力。 2. 我有多大的創造力? 這很難衡量,不過可以試著問:我在哪方面很有創造力? 3. 我會找到一個全新原創的想法嗎? 我想過的大家都會想到吧,然而新想法就是從既有的想法組成的。 4. 我要怎樣才能想出可以賺錢的點子? 不要一開始就想著結果,找到並發展一個有價值的想法,金錢就隨之而來。 可以設想在最好的狀況下,產生的積極影響是什麼? 5. 我該從哪或怎麼開始呢? 從任何地方開始。 尋找問題的方法 * 記錄生活中的挫敗問題或激起靈感的事物 * 需要定期回顧 如果那些挫敗的問題一直被記錄下來,或許這件就是重要且值得被解決的問題。 拉遠看,紀錄有時候也不是為了找到什麼好點子,單純可以知道某個時間點自己和什麼思想有所共鳴,過了一段時間後回頭看,又能更立體的去思考這件事,同時也更能認識自己所認同的價值觀。 Saul Bass 說:「創造力來自於,看見一件事,然後看到另一件事」。 洞見也可以用這句話來解釋。 一些更好的問題 * 我能
2 min read

刻意與隨意

早上練習什麼事都不做,包含睡覺、躺著、看手機都沒有, 單純坐在椅子上,閉著眼冥想或是發呆。冥想有一些提示技巧,例如不斷複誦提示詞「我的下一個念頭是什麼」、「我不動如山」,或是其他觀察身體部位的技巧,後來發現當過度做這些技巧的時候,會有一種刻意感,也會有一些帶有目的性的念頭會出現,例如「我要放鬆」「我做這個是因為可以訓練前額葉」,這樣問為什麼挖掘深層動機的想法,才去行動,是生活中常會有的習慣。後來坐了一陣子後跟隨身體的反饋,起來走走或上廁所,再回到椅子上,其實過程中都有很多想法,也不需要定義成雜念,就像山中的噴泉一樣,不斷湧出,也隨河流去。發現這樣坐在椅子上其實沒有想像中的無聊。
1 min read